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院长办公会及全院重要会议的组织和安排;督查各类会议议定事项及院领导交办事项落实。
2、负责全院文件及重要文稿的起草、审定工作。
3、负责综合性文稿起草及全局性专题调研活动的组织实施。
4、负责院机关资产管理、公务用车、机关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后勤工作。
5、负责全院对外宣传及新闻报道工作。
6、负责文电收发、印鉴管理、机要保密、文档管理、年鉴编辑等工作。
7、负责农科院网站建设、运行管理、栏目更新及院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8、负责院文明单位创建、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
监察室主要职责
1、检查本单位干部职工在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2、协助院领导抓好院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廉政勤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督促、协调本单位研究、制订本单位综合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3、受理对本单位干部职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其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4、受理本单位职工不服行政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管辖范围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5、监督检查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工作人员廉政勤政状况;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6、完成所在地政府监察局和本单位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室职责:
1、负责财务年度预算编制及年终决算工作。
2、做好正常事业的预算收支管理。
3、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4、负责科技项目资金的管理。
5、做好全院统计事务工作。
6、负责会计报告和财务归档工作。
7、负责全院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财务信息化工作。
8、负责国家、省、市财会法规的宣传、贯彻及执行工作。
科研室职责:
1、负责编制下达年度科研计划,组织科研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的督查、考评和验收,确保各类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2、负责科研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
3、组织申报各类科研成果。
4、组织全员科技人员撰写论文、论著。
5、负责科研档案管理工工作,重点做好科技档案、种质资源的登记保管工作。
6、及时搜集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资料,把握科研动态,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与管理。
7、负责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组织好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工作。
韭菜研究室主要从事韭菜种质资源、育种、栽培、生理生化等技术研究,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服务。于1976年开始韭菜育种研究,1981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韭菜新品种791;1981年在全国首次发现韭菜雄性不育株,经过转育、筛选、培育出优良的韭菜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1993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韭菜一代杂交种---赛松。“平丰”牌韭菜种子,2004年获得“河南名牌产品”称号,是河南省唯一一个蔬菜种子名牌产品,平丰系列、平韭系列韭菜新品种覆盖率占全国韭菜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并出口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8年以来,先后培育出791、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韭4号、平丰1号、平丰6号、平丰8号、平丰9号、平韭杂2、赛松、韭宝、绿宝和平丰薹韭王等13个韭菜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5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获得市级以上成果23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成果奖7项。在省以上科技刊物上发表有关韭菜研究论文99篇,出版韭菜方面的著作8部。
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3名;硕士生3名、本科生6名、高级技术工作3名。
平顶山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平顶山市农科院内设业务科室。实验室下设植物组培及分子育种研究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和花卉研究室。现有人员14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5人。主要开展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天然产物提取、高档名优花卉温室周年生产、主要农业病虫害的诊断识别防治、土壤养分速测和配方施肥等工作。
实验室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甘薯、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袋鼠花、非洲紫罗兰、大花惠兰、红掌、蝴蝶兰、凤梨等花卉组培快繁;蝴蝶兰、凤梨花周年生产技术研究;韭菜DNA指纹谱图构建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韭籽、芦笋、辛夷等植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功能性产品研发技术研究;韭菜单倍体培养技术研究;韭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等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曾承担市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市级以上奖励4项,在大学学报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平顶山市农业研究中心履属于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新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现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试验地70余亩,并且拥有较完备的试验设施和种子检验设备。
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工作。先后承担省、市科研项目26项,获市级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科技成果奖5项,二等科技成果奖8项,省级三等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培育出小麦新品种2个:平麦998、平麦02-16,玉米新品种1个:平玉8号,大豆新品种2个:平豆1号、平豆2号,红薯新品种2个:豫薯9号、平薯3号。先后引进省内外名、特、新、优农作物新品种200多个,筛选出适合平顶山市生产上利用的新优品种20多个,为平顶山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参编论著3部:《黄淮南片小麦主要审定推广品种及其选育》、《现代河南大豆品种栽培技术》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研究》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目前,承担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河南省玉米新品种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承担国家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级成果转化项目3项,省重大科技攻关1项、省星火计划1项,市级科技攻关6项。
中心主任:胡清坡
副 主 任:杜国平 梁建
联系电话:18937578567
E -- mail: mailto:pdssbs@163.com pdssbs@163.com
平顶山市林业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经济林、园林绿化苗木新品种培育、示范与推广,下设经济林研究室和观赏植物研究室。中心现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副研究员2人,初中级职称人员9人,有办公用房230平方,拥有先进的试验仪器设备,同时拥有规范化试验用地120余亩,丰富的柿种质资源100余份。平顶山市林业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省、市林业科研项目34项,获得省、市科研成果16项,培育出林业新品种8个。在省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2篇,出版著作13部,参加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3项,主持制定省地方标准3项。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有:
1、主持柿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和利用研究项目;
2、主持名优林果新品种引进与绿色高效生产示范项目。
3、主持野生厚壳树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研究项目
4、主持杜鹃野生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
5、抗病金叶女贞新品种选育项目。
中心在柿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和利用方面研究进展较快。通过对市场前景好、产量高、品质好、个大无核,抗病虫害、群众喜欢的种质资源进行单株优选,我们先后从胡栾头柿、皮匠篓柿、面柿、小红柿、水杈红柿、鬼脸青柿、四瓣柿、线坠柿和芒果柿等9个种质资源中各选出一个优良株系,在信阳、许昌、洛阳、南阳和平顶山五地安排区域试验,通过多点栽植试验,发现所选优良株系各项优良性状稳定遗传,丰产性和市场前景均看好。从2010年开始,我们陆续组织申报了地方优良品种审定。目前有6个优良株系被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优良品种,分别为:胡栾头柿、皮匠篓柿、面柿、小红柿、鬼脸青和羊奶柿。
中心在柿病虫害防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07~2009年间连续三年在鲁山县、叶县、汝州市的柿树集中产区开展柿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工作,共收集19种病害、62种虫害照片,并研究了这19种病害的发生规律、62种虫害的生活史,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依据这次病虫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与开封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冯玉增研究员一道撰写出版了《柿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一书(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为柿农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中心在柿栽培技术的研究站在了河南省前沿。通过对全省柿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我省土壤、气候、生产力等各方面条件,主持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柿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包括: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柿栽培全过程,为我省柿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心在园林绿化苗木新品种培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培育的平抗1号金叶女贞于2007年1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新品种平抗1号金叶女贞与普通金叶女贞比较,表现极为抗病,在生产中不需用药,生长速度快,与普通金叶女贞当年生苗相比增高20cm 以上,观赏价值更高,便于管理,市场需求量大。
平顶山市林业研究中心致力于经济林、园林绿化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真诚希望与国内外林业单位、科研单位真诚合作,共创我们柿产业的美好明天!
平顶山市蔬菜研究中心是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的二级单位,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现有职工2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名,初中级职称人员15名,科研用地60亩,智能温室一栋,日光温室13栋,加温玻璃温室4栋,塑料大棚4栋,试验用地全部采用节水型喷灌系统。
中心下设辣椒、茄子、厚皮甜瓜、彩色大白菜、萝卜、樱桃番茄6个研究室。现承担有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已培育出辣椒品种4个,茄子品种4个,厚皮甜瓜1个,萝卜品种3个,通过国家鉴定品种1个,通过省级鉴定品种1个。
一、 现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
1、 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厚皮甜瓜新品种平甜6号的中试与示范;
2、 省科技攻关项目:辣椒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
3、 市科技攻关项目:茄子离子束诱变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4、 市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名优特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
二、 已培育出的各种蔬菜新品种:
1、 辣椒新品种:平椒1号、平椒二号、平椒三号、平椒杂1;
2、 茄子新品种:平茄一号、平茄二号、平茄三号、平茄四号;
3、 厚皮甜瓜新品种:平甜6号;
4、 萝卜新品种:平丰3号、平丰4号、平丰5号。
三、 通过国家与省审品种:
平甜6号2011年通过国家鉴定。
平茄四号于2011年通过省级鉴定。
四、 拥有的蔬菜种质资源:
现有辣椒资源800余份,茄子资源300余份,厚皮甜瓜200余份,萝卜资源50余份,白菜资源250余份,樱桃番茄资源80余份。
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唐宪超 手 机 13837589066
支部书记 唐素玲 手 机 18737587761
副主任 慕桂香 手 机 18937583679
副主任 李俊朋 手机13323909913 EMAIL-LIJUNPENG16888@163.COM
平顶山市畜牧研究中心隶属于平顶山市农科院,全民事业单位,是平顶山市唯一一家集科研、生产、技术推广与配套物资供应为一体的科技型龙头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6人,其中畜牧专业技术人员6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拥有动物疫病化验室一个,畜牧服务窗口一个。
中心先后承担省、市多项科研项目,目前承担的项目有:
1、粮油食品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试纸的中试与示范
2、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加工中2、4—二氯苯氧乙酸留检测技术熟化与示范
3、鸡支原体的净化与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4、林下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单位已有16年种鸡生产历史,以种鸡产业为中心,先后承担一系列市、省、国家级畜牧科研项目,曾经拥有父母代蛋种鸡场、孵化厂、青年鸡场、蛋鸡示范场、饲料加工厂、畜禽诊疗中心、有机肥厂等七个分支机构。本单位成立以来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畜禽疫病诊疗和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在防制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营养代谢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疗技术深受平顶山及周边地区养殖户的好评。
中心共荣获省星火科技成果2项,市一等成果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编写学术论著5部,发表论文40多篇,单位先后被评为河南科技扶贫良种推广基地、平项山市畜牧业先进生产单位、平顶山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平顶山市科普先进单位。
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和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愿和国内外同行携手共进,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平顶山市良种开发中心是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的二级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2人,其中正(副)研究员2人,中初级科研人员4人,市级技术拔尖人才1人。主要开展农业良种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工作,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负责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和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
苏国修,男,汉,1963年10月5日出生,郏县人,1987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本科,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民建会员,湛河区政协委员,平顶山市烟草学会会员,平顶山市种业协会理事,新华区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近年来在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主要作物育种和新品种开发推广方面,科技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参加培育出“平麦998”,“平玉8号”等农作物新品种5个;获得省市科技成果8项;参加国家科技成果专化项目两项;参编论著两部撰写论文10篇;2007年至今建立小麦、玉米、大豆等良种繁育基地5万余亩,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良种1600万公斤,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获得主要荣誉称号:2002年平顶山市青年科技奖授予“平顶山市优秀科技专家”称号;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8—2010年三年均被民建平顶山市委评为优秀会员。2011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科技领军人物”。
陈喜才,男,汉,1955年4月27日出生,平顶山人,1979年7月毕业河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本科,副研究员,近年来在韭菜、豇豆、大葱、白菜等主要蔬菜育种和新品种开发推广方面,科技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参加培育出“平葱一号”,“平韭4号”,“平丰6号”等蔬菜新品种3个。参编论著一部撰写论文5篇。
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第14号文件精神,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河南省第二批博士后研发基地(目前平顶山市有5家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市农业科学院是唯一一家农业类博士后研发基地)。
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研发方向
主要目标:3-5年内引进博士等高层次科研人才8-10人,把研发基地建成以韭菜研究为龙头,农、林、牧、菜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学科领先的创新型科技团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技项目3-5项,完成并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2-3个,通过示范推广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研发方向:一是开展韭菜育种研究。保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在韭菜研究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主要开展韭菜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研究,选育抗虫韭菜新品种。二是开展主要农作物育种研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粮食生产提供优质高产新品种。三是开展农产品加工研究,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主要开展:韭籽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加工工艺研究;优质蔬菜深加工技术研究。研发出韭籽加工产品2-3个、蔬菜深加工产品2-3个。
目前工作进展:市政府46次常务会议会专题研究了我院关于“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的请示,同意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10人到博士后研发基地工作,人员编制报市编办审定;博士后研发基地专项经费按每人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据实解决;为解决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安居问题,同意筹建博士公寓1栋。依托“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韭籽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顺利对接,引进博士3名,该项目已列入省博管办2012年第一批研发合作项目,按计划正常开展。
2010年,依托市农业科学院申请组建的省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省专家组评审,通过省科技厅认定,是平顶山市也是河南省第一家蔬菜方面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在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填补我国韭菜专业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对韭菜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心内设种质资源研究室、常规育种研究室、生物育种研究室、生化工程实验室、有机栽培研究室、深加工研究室、成果转化科、财务科和综合办公室。
韭菜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
1、引进利用中国韭菜种质资源,开展常规育种、离子束育种、转基因抗虫育种、DNA指纹库构建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系列研究;利用杂种优势培育韭菜抗寒一代杂交种;分离提取韭籽生物活性物质并产业化开发。
2、在韭菜研究“河南省科技创新型团队”基础上,建立一支韭菜科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韭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服务队伍,建立一支韭菜综合利用开发人才队伍;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型团队。
3、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借助合作单位人才、资源和设备优势,提升工程中心科研能力和韭菜研究水平;创办韭菜专业杂志,促进韭菜科技交流;服务韭菜生产,提高韭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南繁育种试验站”是平顶山市委2012年一号文件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南繁育种试验站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实施方案。2012年12月,先后3次选派人员到海南省乐东县调研、考察、选址,最后确定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租地20亩,租期30年;建粮食作物南繁育种实验区1个、蔬菜瓜果南繁育种实验区1个;建办公生活用房1栋,打机井1眼,安装了试验地喷灌系统,完成了水电安装、围墙、晒场等辅助配套设施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平顶山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邮箱:pdsnky@163.com
联系地址:平顶山市湛河区农科路5号
网站备案: